巴勃羅・畢卡索(Pablo Picasso, 1881-1973 )– 二十世紀最具影響力的藝術家之一,出生於西班牙南部的海港城市,馬拉加市(Málaga)。父親也是一名藝術家,曾任馬拉加美術博物館館長,並在美術學院任職授課。
畢卡索得天獨厚的家學背景,加上不世出的過人天賦,十四歲時即以優異成績,跳升二級考入巴塞隆納皇家藝術學院(Escuela de Bellas Artes de Barcelona)。
兩年後,在父親安排下,進入西班牙首屈一指的聖費爾南多皇家藝術學院(Real Academia de Bellas Artes de San Fernando)。之後,因學院的制式敎育倍感壓仰,決定輟學離校。

巴勃羅・畢加索(Pablo Picasso )油畫
1901, 73.5 cm x 60.5 cm
私人收藏 (Private collection )
▎擺脫學院束縛,畢卡索在藝術之路持續快速前進。
1904年,他定居藝術之都-巴黎,於近郊蒙馬特成立自己的工作室。
在人文薈萃、藝術家聚集並相互砥礪的環境下,畢卡索不斷追求自我突破。他融合了高更、塞尚的創作理念及非洲雕像原始元素,開創「立體主義」。
「立體主義」藉由「物象」的碎裂、解析再重組,打破平面二維的限制,呈現多角度的視覺。
▎《女性肖像》是他藝術生涯中晚期的作品
1940年後期到1960年初期,他特別熱衷將過去藝術大師的古典畫作,以現代繪畫的風格重新詮釋,賦予全新生命。

1958, 64.5 x 53.3 cm
亞麻油氈版畫 (linocut)
《女性肖像》即是這段期間的翻新之作,原創為十六世紀,德國文藝復興時期畫家-克拉赫納(Lucas Cranach der Jüngere, 1515–1586)。

克拉赫納(Lucas Cranach der Jüngere)
1564, 83.5 cm x 63.7 cm
維也納 藝術史博物館 (Kunsthistorisches Museum )
畢卡索結合立體主義的現代風格,以版畫形式,重新打造一幅色彩飽滿的鏡像作品。
▎作品呈現多層次的色彩交錯,藉由精準的留白,形塑光影與立體的質感。這對於版畫創作來說,是相當大的挑戰。
由於版畫每次拓印只有一種顏色,針對這幅充滿細節的作品,除了白色為紙張原色外,其他如棕色、黃色、紅色、藍色和黑色,必須藉由不同版模,層層疊加、精準拓印才能完成。
《女性肖像》不僅細緻的保留原創所有細節,畢卡索更在作品中加入時間的動態元素。
他將女子臉龐一分為二,賦予不同的角度視野;左邊為側臉、右邊則為正面,藉由二個不同面向的組合,彷若捕抓女子轉頭的瞬間~
一個奇妙的巧合!《女性肖像》的原創畫家-克拉赫納,他父親也是一位畫家,而且是當時宮廷的御用畫師~若有興趣想更加瞭解這位十六世紀的畫家,誠摯邀請加入即將展開的線上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