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德華・霍普(Edward Hopper,1882-1967)出生於美國紐約州,在紐約市學習設計和繪畫;當時的老師羅伯特・亨利(Robert Henri,1865-1929) 對愛德華・霍普日後的畫風產生極大影響。

愛德華・霍普(Edward Hopper)
1925-1931油畫
64.5 x 51.8 cm
惠特尼美術館(Whitney Museum of American Art, New York)
羅伯特・亨利是美國二十世紀初現實主義的代表人物,強調寫實、客觀且不刻意美化的繪畫風格。他的創作經常關注平民窟、犯罪、中低階層人們的生活景況,也被視為「垃圾箱畫派(Ashcan School)」的創始者之一。
他認為藝術就像新聞媒體一樣,如同記者揭發事情的真相,鼓勵學生「以藝術攪動世界」、「畫出生活中你感興趣的主題」以及「重點不在主題,而是你對它的感受」
▎被稱為「孤獨大師」的霍普,作品總帶著強烈的疏離感。
他擅長以第三者的視野,運用光影的鋪陳、空間的營造、簡約的細節及飽和的色彩,打造獨一無二的敍事氛圍。
彷佛電影正在播放中,卻凝結在某個不經意的片段。
畫中人物大多內斂沈鬱,呈現自我封閉般的冰冷,帶著防禦無可侵犯的色彩;無論是在咖啡廳、加油站、車廂或辦公室,孤獨無所不在。
▎《夜遊者》是霍普非常知名的作品

愛德華・霍普 (Edward Hopper)
1942, 152 x 84 cm
芝加哥藝術學院
( School of the Art Institute of Chicago )
創作背景在1942年,珍珠港事件 (1941) 剛發生不久,正處於第二次世界大戰 (1939-1945) 中期,當時為數眾多的美國人都投入了這場戰爭。
作品中寂靜空盪的餐廳裡,客人各有所思,毫無互動;待者彎腰抬頭的姿態,彷彿時間瞬間凝結。
餐廳外的幽暗,象徵著灰色黯淡的情緒,而餐館裡透出玻璃窗的燈光,讓人感覺詭異冷冽,強化了精神上的孤寂。
霍普入畫的元素極為簡約,諾大的空間只存在核心物件,省略不必要的裝飾。藉由餐館內的餐巾、金屬盒、水杯、胡椒鹽罐及幾何造型的咖啡壺,紀錄了人們的造訪與離去。
▎霍普的作品沒有喧嘩的情節、壯闊的景緻,卻能在平實中,勾勒出當代人內心深層,無法訴說也無可訴說的寂寥。
每一幅作品,都像是欲言又止的故事,而畫中出現的人物,又都讓我們好想給予深深的擁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