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波疫情真的來得好急好快!
變動愈大、心愈靜。無論現在的你在哪裡、心情如何,歡迎隨時走入這個園地,感受藝術給予的溫度與沉靜的力量。
繼續上週我們聊到慕夏藝術生涯的轉捩點…
▎1894年的聖誕假期間,享譽國際的戲劇名伶,同時也是文藝復興劇院 (Théâtre de la Renaissance) 的總監–莎拉·伯恩哈特(Sarah Bernhardt, 1844-1923)對印刷廠發出緊急委託,要求為一週後即將開演的舞台劇《吉斯夢妲》(Gismonda)製作海報。
莎拉·伯恩哈特(Sarah Bernhardt)在法國有「金色聲音」(la voix d´or)和「女神」 (la divine)的稱號,名聲遍及歐洲和美國。知名的法國文豪維克多·雨果(Victor Hugo)也是她的忠實粉絲。
除此之外,對於慕夏有潛移默化影響的畫家漢斯.馬卡特(Hans Makart),也曾為她繪製肖像

漢斯.馬卡特(Hans Makart) 油畫
1881, 96 x 53 cm
薩爾茨堡博物館 (Carolino Augusteum)
▎委託當時,由於正逢聖誕假期,一貫配合設計海報的藝術家皆在休假中,而此時正好在印刷廠校稿的慕夏臨危受命,未料一舉成名。
《吉斯夢妲(Gismonda)》是法國劇作家維克托.薩杜(Victorien Sardou, 1831-1908)的作品,故事發生背景設定於1450年代,隸屬於拜占庭帝國的雅典公國。
劇中女主角吉斯夢妲(Gismonda)是雅典公爵的遺孀。公爵離世後,由於兒子弗朗切斯科(Francesco)年僅五歲,吉斯夢妲成為合法的攝政王並掌握治國實權,也因而引發不少人的覬覦,紛紛示愛追求。
追求者不僅為了吉斯夢妲的美貌,同時也為了權勢;而唯一的公爵繼承人,兒子弗朗切斯科也就成為覬覦者急欲除之的對象….
劇中女主角吉斯夢妲(Gismonda)是雅典公爵的遺孀。公爵離世後,由於兒子弗朗切斯科(Francesco)年僅五歲,吉斯夢妲成為合法的攝政王並掌握治國實權,也因而引發不少人的覬覦,紛紛示愛追求。
追求者不僅為了吉斯夢妲的美貌,同時也為了權勢;而唯一的公爵繼承人,兒子弗朗切斯科也就成為覬覦者急欲除之的對象。.
一向受到吉斯夢妲信任的青梅竹馬–扎卡里亞.佛朗哥(Zaccaria Franco),表面追求熱切,實則心懷不軌。
某日,扎卡里亞設計一場看似意外的謀殺,暗中派人將弗朗切斯科推入老虎地窖中。 情急之際,吉斯夢妲慌張的不知所措,高喊: 「如果有人能救我的兒子,我就嫁給他」。
這時男主角登場,一名馴鷹人–阿爾梅里奧(Almerio)跳入地窖,及時砍殺蓄勢待發的老虎,化解這場危機。
吉斯夢妲感激之餘,卻因馴鷹人低微的平民身分,遲遲未履行諾言。之後雅典公國天災、人禍不斷,民間紛紛謠傳是攝政后的毀約所帶來的天譴。於此同時,馴鷹人不曾放棄的表達自己純然的愛。漸漸的,吉斯夢妲對這名勇士產生好感。
扎卡里亞殺害皇子的計謀未遂,又開始計畫殺害馴鷹人。當他與同夥密謀時,卻讓藏身暗處的吉斯夢妲意外聽見,當初兒子掉入老虎地窖並非意外,而是一向信任的扎卡里亞一手策劃。吉斯夢妲憤恨難忍,撿起地上斧頭砍殺了扎卡里亞。
馴鷹人為保護吉斯夢妲,挺身頂罪而遭判死刑,讓吉斯夢妲大為感動。所幸,後來扎卡里亞的罪行被人揭發,馴鷹人才得以釋放,吉斯夢妲也決定信守承諾,兩人舉辦盛大婚禮。

阿爾豐斯.慕夏(Alphonse Mucha)
彩色平版印刷 colour lithograph
1894, 216 x 74.2 cm
《吉斯夢妲》這幅以長形真人尺寸所設計的海報,凸顯劇中女主角身為攝政王的高貴與氣勢;慕夏配合故事的背景,讓這幅作品充滿拜占庭帝國的元素,包含服飾風格、馬賽克瓷磚設計,以及頭部後方類似光環的圓。
慕夏的作品融合多元的藝術傳承,除了馬卡特的影響之外,舉凡日本浮世繪、拜占庭式的馬賽克與圓頂裝飾、斯拉夫民族的傳統服飾等,都成為慕夏創作的底蘊。
在「新藝術運動」以大自然為師的理念下,結合大地溫柔的色調、裝飾以花卉植物以及彎曲蔓延的律動線條,展現高度個人特色,後人更稱之為「慕夏風格」。
▎《吉斯夢妲》海報一推出,在巴黎造成前所未有的轟動,慕夏一夕成名。
許多人付錢給張貼海報的小弟(工讀生),或趁著半夜在大街上偷偷將海報取下私自收藏
莎拉·伯恩哈特對海報也很滿意;1896年,她在美國巡迴演出《吉斯夢妲》時,也沿用此張海報,並與慕夏簽訂六年合約,負責海報、舞台佈景和服裝設計。
1896年,莎拉·伯恩哈特接演小仲馬小說《茶花女》改編的戲劇。我們下周繼續聊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