需要歷經多少風霜,才能讓一個浪子回頭?
1656年,四十歲的林布蘭宣告破產後,生活景況持續墜落。
在妻子薩絲琪亞離世二十年後,林布蘭甚至難堪的變賣妻子位於市中心的墓地,以償還部分債務。
此時,伴侶恩里蔻也已臥病多年,於1663年撒手人寰。他們之間雖未有正式婚約,卻仍無畏流言的彼此陪伴長達十五年之久。
晚年貧病孤獨的林布蘭,只能藉由創作不斷與自己對話;而這些歷經風霜、內省淬鍊後的作品,特別令人動容。
《浪子回頭》深刻投射林布蘭晚年的心境,傳達對愛與寬恕的渴望。

林布蘭(Rembrandt van Rijn)油畫
約1668, 262x 205cm
聖彼得堡 艾米塔吉美術館(Hermitage Museum)
這幅作品被英國藝術史學家,三十歲即擔任英國國家美術館館長的肯尼思•克拉克(Kenneth Clark, 1903-1983)譽為「有史以來最偉大的畫作」
《浪子回頭》引述《路加福音》十五章的記載。
當時因法利賽人指責耶穌接待罪人,又同他們吃飯;耶穌因而說了《浪子回頭》的故事,闡述一個罪人的悔過何等珍貴;相較已走在正道上的人,更該大大歡喜。
故事敘述一位小兒子,要求父親分了家產後,立即收拾一切,背離家鄉。
離家後的他日日揮霍無度,直至家產散盡,過著牲畜不如的日子,才想起故鄉的老父親。
『他醒悟過來,就說,我父親有多少的僱工,口糧有餘,我倒在這裡餓死嗎?我要起來,到我父親那裡去,向他說,父親,我得罪了天,又得罪了你。
從今以後,我不配稱為你的兒子,把我當作一個僱工吧。
於是起來往他父親那裡去。相離還遠,他父親看見,就動了慈心,跑去抱著他的頸項,連連與他親嘴。』《路加福音15:18-20》
父親不僅第一時間原諒了小兒子,還吩咐僕人以家中最好的一切款待。
『父親卻吩咐僕人說,把那上好的袍子快拿出來給他穿。把戒指戴在他指頭上。把鞋穿在他腳上。把那肥牛犢牽來宰了,我們可以吃喝快樂。
因為我這個兒子,是死而復活,失而又得的。他們就快樂起來。』《路加福音15:22-24》
此時大兒子自田中回來,聽聞此事,心中非常不是滋味!
『他對父親說,我服事你這多年,從來沒有違背過你的命。你並沒有給我一隻山羊羔,叫我和朋友,一同快樂。但你這個兒子,和娼妓吞盡了你的產業,他一來了,你倒為他宰了肥牛犢。
父親對他說,兒阿,你常和我同在,我一切所有的,都是你的。
只是你這個兄弟、是死而復活、失而又得的、所以我們理當歡喜快樂。』《路加福音15:29-32》
早在三十多年前(1635),林布蘭就曾在作品《妓院浪子》中,將自己描繪成那位揮霍無度的浪蕩子;而側坐在他身上,回頭望向觀者的是妻子薩絲琪亞。

林布蘭 (Rembrandt) 油畫
1635, 161 cm × 131 cm
德勒斯登歷代大師畫廊(Gemäldegalerie Alte Meister)
當年他未滿三十歲,與名門之女新婚不久,神情何等意氣風發。
而三十多年後,《浪子回頭》完全就是《妓院浪子》的續集,對比當年林布蘭的狂妄輕挑,如今的孤獨落魄更顯淒涼。
《浪子回頭》中,林布蘭藉由光線的安排,將畫面聚焦在前景三位關鍵人物身上。
父親與大兒子身著尊貴的紅色長袍,象徵生活富足無虞;與一身破爛,長跪於父親懷抱中的小兒子,形成強烈對比。
垂垂老矣的父親,早已原諒幼子的年少輕狂。他張開顫抖的手掌輕拍著兒子後背,給予堅定的撫慰與依靠;感受兒子此刻的悔恨及過去所經歷的磨難,半開半閉的雙眼,道盡多少回憶與思念。

林布蘭(Rembrandt van Rijn)油畫
約1668, 262x 205cm
聖彼得堡 艾米塔吉美術館(Hermitage Museum)
幼子雙腳都已磨破,他頂著剃光的頭,說明人性的尊嚴也早被剝奪。
林布蘭以粗麻破舊的衣服,表達所有糾結的思緒;運用樸拙的筆觸,帶出歲月的刻痕、世間的挫折和深刻的醒悟。

林布蘭(Rembrandt van Rijn)油畫
約1668, 262x 205cm
聖彼得堡 艾米塔吉美術館(Hermitage Museum)
另外一位重要的角色是大兒子。
他立於畫面最右側,在構圖上顯得相當突出,與父親及浪子受到同等的重視。

林布蘭(Rembrandt van Rijn)油畫
約1668, 262x 205cm
聖彼得堡 艾米塔吉美術館(Hermitage Museum)
大兒子神情冷漠嚴峻,他雙手交握難掩心中情緒。對於父親無條件接納背棄家庭的弟弟感到忿忿不平;更感嘆自己對於家庭的付出並未獲得應有的珍視。
要原諒一個深深傷害自己的人有多難?
林布蘭讓畫布上三個人的角色平等吃重,是他對於人生反思的態度,意圖交織生命中常見的難題 : 懺悔、愛與原諒。
這幅帶著宗教情懷的作品,情感刻劃如此細膩而深邃,在林布蘭人生即將走到盡頭之際,他再次將自己比喻為浪子,回歸上帝的懷抱。不少藝評家將這幅作品視為林布蘭傑出藝術生涯中的最高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