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卡索藝術家的使命(四):看啊!這個人】

【畢卡索藝術家的使命(四):看啊!這個人】

 在庫爾貝、馬奈和印象派畫家前仆後繼的努力下,藝術已經不存在禁忌的主題,藝術工作者能自由創作,什麼都可以入畫,關鍵在於:什麼主題會引起共鳴,激發反省的力量,發掘我們未曾關注的面向?

 堪稱現代繪畫之父的塞尚,遺世獨立地畫蘋果、親人、石膏像;晚年則回到埃克斯,畫聖維克多山。

   梵谷呢?他先是在礦坑,畫礦工,畫他們吃馬鈴薯;然後在阿爾畫鄉村景致、大地色彩,畫郵差、椅子、向日葵。關在聖雷米療養院後,他畫鐵窗之外令人動容的世界,畫精神崩潰至難以面對的自己。

   高更畫過布列塔尼後,領悟歐洲文明無法給他生命的答案,無以產生新的靈感,他癡心妄想地遠赴馬提尼克島,到大溪地找題材。

   這些畫家在生前鮮少領略成功的滋味,只有用生命,用靈魂,用理想作畫,用感動自己的題材創作。

畢卡索也曾有過深刻的主題,豐富的題材,但或許他畫得太多,腸枯思竭,感到無物可畫。他未滿三十歲時,就開始過著養尊處優的生活,受到眾人的仰望與追捧,長達半個世紀以上;到了晚年,賈桂琳一手包辦他的莊園生活,遠離現實已久的畢卡索,現在距離真實的世界更加遙遠,深刻的題材也就難以出現。也許如此,他只有與大師對話,或繼續畫自己。

   畢卡索在八十八歲時,依林布蘭特的《看啊!這個人》作了一個蝕版畫。

《看啊!這個人》取自《聖經‧約翰福音》十九章。故事背景是耶穌遭到逮捕後,士兵把他帶到總督府。羅馬帝國在猶太行省的總督彼拉多,盤問耶穌,施以刑求,卻查無罪證,打算放了他。

 「彼拉多問眾人:我帶他出來見你們,讓你們知道我查不出什麼罪來。士兵給耶穌套上荊棘,帶他出來。

   彼拉多對他們說:看啊!這個人!祭司和差役接著喊:釘他十字架!釘他十字架!

   彼拉多說:你們自己把他釘十字架吧!我查不出他有什麼罪來。

   猶太人回答說:我們有律法,按那律法,他是該死的,因他自己以為是神的兒子。」

 林布蘭特《看啊!這個人》的神聖主題,到了畢卡索手裡,竟以褻瀆的方式來回顧自己形同帝王的一生。

畢卡索讓自己取代耶穌,成為畫面的主角,一位戴著皇冠、玩心不減的帝王。舞台上,裹尿布的嬰兒,穿童裝的小孩,蓄鬍的裸體年輕人,戴帽的丑角,乃至手持槍矛的禿頭男,都是畢卡索在不同階段的模樣。舞台上的其他人,無論是服侍他,騎在馬背上的,或在浴缸的,都是他的愛妾。擠在舞台下方的,不是叫囂喊殺的烏合之眾,而是他生命中曾經出現的伴侶或友人。畢卡索的多姿多彩的一生,連天上的神都羨慕不已,紛紛簇擁觀看。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