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卡索與亂世佳人(四):紅椅上的大裸女】
籠罩於頭像周圍的黑影,延伸到裸女身上,形成黑色繫帶,應是聊表立體派虛與實的「通道」表現。它表達的意涵,也許是難以受控的胴體誘惑,或者是純粹的性虐意淫。
最後,關於左下角的水果,沒有比引用畢卡索的一段話,更能為這幅畫作註腳。他說:「任性地運用事物,是我的不幸,卻也可能讓我開心。只因為一籃不相稱的水果,畫家得克制自己,不把他愛慕的金髮美女放進畫裡,是多麼悲慘的事啊!因為和桌布很搭,畫家就一直畫他討厭的蘋果,太可怕了吧!我把所有喜歡的事物放進畫裡,他們或許覺得更突兀,但只能忍受。」
歐嘉對這一切,當然不會毫不知情,也不可能無動於衷。她的身體一直欠佳,從婚前到婚後,經年累月地出入醫院。身體的違和外加先生的外遇,讓她的精神狀況處於緊張崩潰的邊緣,因而多次爆發激烈衝突。她不時語出威脅,恐嚇要畢卡索的性命。一位朋友提到:「她活著唯一的目的,就是讓畢卡索生不如死。」
如果畢卡索對瑪麗-泰雷茲展現濃烈的愛與性,他對歐嘉則是畏與恨。《紅椅上的大裸女》,具體展現畢卡索內心深層的恐懼,反映他心中對歇斯底里女人的感受。
乍看《紅椅上的大裸女》,會覺得人物表現極為驚悚誇張。但一如看到金髮、碩挺的鼻、妖嬈的體態,就知道是瑪麗-泰雷茲,而紅髮和細瘦的體態,則代表歐嘉。畫中的裸女,像一頭呲牙咧嘴的吸血獸,無論怎麼啃食吞噬,都不能滿足她無止境的獸性暴行。而且,這頭吸血獸病非來自人間,因為左上方的鏡子反射的是模糊的人頭像,代表他是來自陰間的無腦怪物。
如果她的姿態一時不易辨認,參考馬諦斯的《鈴鼓與宮女》,便可輕易掌握。
在完成《紅椅上的大裸女》當年,一本超現實主義的刊物——《文件》,在巴黎發行。《文件》雖只發行15期,但編輯群極有份量,如:前衛瘋狂的怪才喬治‧巴塔耶、超現實作家麥可‧雷西斯。這份刊物也吸引物理學家愛因斯坦的投稿。
超現實主義起緣於佛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論。佛洛伊德藉著精神疾病的臨床實驗,研究夢境和下意識行為背後成因的潛意識,揭開錯綜複雜的內心世界。他探討人從懷胎到童年生活的經驗,如何產生弒父情結與戀母情結;而此等情節又如何形塑成長的過程,影響性的心理與行為。佛洛伊德從潛意識、成長過程與社會環境的影響,提出本我、自我、超我的主張。凡此種種,對於20世紀的心理學、人文科學與藝術家,產生深遠的影響。
將超現實主義引進文學創作,成為一大文學流派,阿波里奈爾可說是先驅。在藝術領域上,超現實主義結合「反藝術」(即反美學、反規範,反傳統價值等等)的思潮,運用扭曲變形的詭譎圖案,或結合古老傳說與圖騰,或植入非現實的夢境片段,來呈現真實的內心世界。尤其面對外在大環境的崩壞,如:對工業革命帶來工具理性的失望,歐陸大戰爆發對人類追求美好世界願望的大倒退等等,更讓他們發揮超現實主義的元素,探討未來的世界究竟能否存續,或只能走向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