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卡索與亂世佳人(五):持短劍的女人】
在一期以畢卡索為主角的特刊中,麥可‧雷西斯推崇畢卡索為「最偉大的神話創造者」,讚賞他結合古代與現代的神話,塑造「祂們如此巨大但活靈活現!」畢卡索因而受到鼓舞,在之後的數年間,繼續創作超現實主義風格的作品。《持短劍的女人》,可說是恐懼神話的顛峰,也證明歐嘉不遜於瑪麗-泰雷茲,帶給畢卡索等量齊觀的創作能量。
1931年的聖誕節,畢卡索融合馬拉之死的真相版——《夏綠蒂‧科黛刺殺馬拉》與歐嘉謀殺自己的幻想,創作《持劍的女人》。
畢卡索在浴缸立面鋪上法國國旗,凸顯與馬拉之死的連結。他被刺以後,身體所流出的血液,化成漂浮的靈魂,往未知的世界而去。
三年後的聖誕夜,瑪麗-泰雷茲送給畢卡索一份意外的禮物:她懷了孩子,畢卡索回應:「我明天就離婚!」事實上,他不動聲色。直到半年後,歐嘉知道了這件事,透過律師寄離婚協議書,並請人清點畢卡索所有的作品和手稿,這下子嚇壞了畢卡索。他原以為,給她波雪璐的城堡和孩子的監護權,就可以了結離婚的程序。沒想到,依據法國法律,配偶也有權平分對方的創作。於是,畢卡索反過來堅持不離婚。之後的20年,歐嘉就在波雪璐城堡、蔚藍海岸和巴黎的飯店,輪流居住,不時登門騷擾畢卡索和他的情婦。
和歐嘉分居之後,瑪麗-泰雷茲成為畢卡索有實無名的配偶。1935年,在她分娩前後,朋友介紹朵拉‧瑪兒(Dora Maar)給五十三歲的畢卡索認識。她出現的方式很特別:朵拉向雙叟咖啡館的服務生借了一把長刀,脫下黑色繡有小花的手套,五指張開放在桌上,另一隻手拿起刀,握柄朝上,刀尖朝下,用刀尖猛刺各個手指間的縫隙。她時有失手刺到手流血,但不以為意。畢卡索見狀,為之驚駭,遂向她索取手套,帶回家放在玻璃盒裡作為紀念。
二十八歲,明亮動人的朵拉‧瑪兒,是時裝界知名的攝影師,作品帶有強烈的超現實風格。她曾和超現實主義的奇才喬治‧巴塔耶過從甚密。朵拉受過專業繪畫訓練,也會寫詩,是個天分極高的知識分子。除了流利的法語、英語,由於曾在阿根廷受教育,朵拉也能說流利的西班牙語。她和畢卡索很快就滋生超乎常人的友誼。
他開始和朵拉交往後,得設法隔開兩個情婦,因此分別安排了住所。但有一天,瑪麗-泰雷茲突然出現在畢卡索的畫室,撞見了朵拉。畢卡索自述當時的情景:「瑪麗-泰雷茲問我:『做個決定,我們誰該離開?』但我根本不想改變任何事,她們得自行了斷。接著,她們兩個扭打成一團,這一幕可真教人難忘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