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卡索天才入侵(三)走自己的路】

 

畢卡索進入聖費爾南多皇家藝術學院後,很快就碰到天才兒童典型的困擾:學校的制式教育讓人意興闌珊,繪畫形式與題材的限制令人沮喪。多年以後,他曾忍不住對葛楚・史坦抱怨:「人家說:我能畫得比拉斐爾好。他們大概沒說錯。如果我跟拉斐爾畫得ㄧ樣好,我應該有權利按自己的方式畫,而且能畫得更好,並得到應有的肯定。但他們不以為然!」[1]

一年多以後,畢卡索決定輟學。這也代表未滿十八歲的他,企圖擺脫父親的期望與控制,自行摸索繪畫的方向。離開學院後,他經常出沒於巴塞隆納的「四隻貓」酒館(Els Quatre Gats)。「四隻貓」模仿巴黎蒙馬特「黑貓夜總會」(La Chat Noir)的經營模式,除了販賣啤酒、廉價烈酒和調酒以外,還提供舞台劇、脫口秀的表演,並穿插新詩朗讀的節目。酒館的牆上,懸掛藝術家的作品,包括繪畫、陶藝和雕刻品。這類新穎的經營特色,成功地吸引文人騷客登門駐足,觀光客也慕名而來。「四隻貓」雖是個跟隨者,卻經營得有聲有色,與「黑貓夜總會」不相上下。就藝術潮流的影響力而言,甚至有過之而無不及。「四隻貓」之所以能引領風騷,反應了巴塞隆納躍升為歐洲一流都會的強勢背景。

十九世紀中期起,巴塞隆納以巴黎為典範,進行大規模的城市改造;馬路拓寬延長,城堡式的建築快速拔地而起,吸引大批的新貴中產階級。伴隨著深化的工業革命,他們的勢力日漸強大。這代表巴塞隆納所屬的加泰隆尼亞地區,和西歐的發展亦步亦趨,卻與西班牙其他傳統勢力的地區,隔閡日深,漸行漸遠。於是,此地的民族意識開始覺醒,倡導說母語、主張獨立的呼聲漸起。

在這股民族主義推波助瀾下,藝文界也在創作中融入地方風土與民族文化,包括新詩、小說、戲劇、繪畫、磁磚設計、建築等領域,無不散發強烈的民族風格,形成一股風起雲湧的現代化運動,史稱「加泰隆尼亞現代主義」(加泰隆尼亞語:Modernisme català / 英:Modernisme)。廣為世人推崇的建築奇才安東尼・高第[2],是這波運動的代表人物之一。

在十九、二十世紀交會之際,巴塞隆納是西班牙最新潮前衛的城市,而「四隻貓」則因緣際會地成為孕育現代主義的搖籃,吸引企圖心旺盛的藝文界人士,競相在此發表作品,並在「四隻貓」出版的藝文雜誌刊登露出,形成新興藝術的平台。

年紀輕輕的畢卡索,雖不是加泰隆尼亞人,作品也無明顯的「現代主義」色彩,但他令人驚豔的繪畫功力,讓識者皆稱為奇才,因而博得創辦人青睞,委託設計酒館海報、節目表和菜單,也讓他在此發表作品。他在「四隻貓」發表的一幅作品,受到政府青睞,送到1900年的巴黎世界博覽會展出。

1900年,畢卡索開心地和朋友結伴,到巴黎博覽會看自己的作品。從巴黎回來以後,他顯得意氣昂揚,躊躇滿志。他專注地投入創作,準備隔年回到巴黎,舉辦個展。

戴鑽石項鍊的交際花 (法 : L’Hétaire /英: The Courtesan in a Jeweled Collar) 畢卡索(Pablo Picasso)油畫 1901, 65.5 cm × 54.5 cm 杜林 雅涅利基金會 (Fondazione Agnelli, Turin)

【敦南藝術講堂】荷蘭的黃金時代 開始報名:https://bit.ly/2ztoURe

[1] Gertrude Stein (1938). Picasso (p.16). Dover Publications.

[2] 安東尼・高第(Antoni Gaudí i Cornet, 1852-1926),西班牙建築師。著名作品包括:聖家堂、米拉之家、巴特羅之家等等。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