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搶先分享水瓶子推薦文: 志龍與房龍,我讀繁星巨浪】

緣起

今年年初出版社要我推薦一本藝術相關的書,當我看了第一章,無論如何就一定要推薦,還厚臉皮的詢問出版社,是否可以寫推薦序,但得到的回覆是不需要,只要掛名推薦即可。

沒想到在我都忘了這件事情的時候,出國旅行同團的團友竟然是本書的作者,回國後收到出版社送來剛出爐的『巨』作,六百多頁線裝的精裝書。後來因為想要找中東的咖啡館照片,把多年前去中東各國的照片翻出來,意外的看到志龍與領隊的合照,那張照片還是我拍下的,這樣的緣分還真令人驚奇。

如今,我再讀了一次第一章卡拉瓦喬,雖然很多藝術史的老師都會用各種的角度來詮釋藝術作品,但是在台灣,以『人』的角度來說明賞析畫作,並具體描述當時的政經環境、社會背景、生活景貌還原藝術家的取材的方式、發想、企圖心等,我想應該需要長時間的爬梳與同理心的感受,並且要隨著藝術家所到之處去體會探訪,才能完成這樣的作品。

志龍與房龍

這讓我想到了『房龍』,1882年出生的荷蘭裔美國人,以生動詼諧輕鬆的筆調,很快速的讓大家了解藝術史、建築、歷史、文化,房龍大體上也是透過旅行來了解這個各地文化,他的書在美國十分暢銷,但未取得相應的學術地位與成就,被定位在「優秀的通俗歷史作家」。

有不少人跟我反映房龍的書並不容易閱讀,我想有可能是台灣的歷史教育比較少用比喻的擬人法,把一個民族、一個國家用一個『人』來形容、說明一個事件,我們也經常死背因、果,忽略中間的過程,導致看不懂房龍所要表達的過程,我想這就是所謂的人文精神吧!正是我們台灣人十分欠缺的。

『志龍』把每一段的因果辯證書寫的極為淋漓盡致,若一幅畫作代表一顆珍珠,這本書就好像一條線串起了一顆顆的珍珠,而且許多在美術館不顯眼的珍珠,當被串成一串擦拭乾淨後的項鍊的時候,我們才驚嘆每一個珍珠的美麗耀眼。

繁星巨浪的脈絡

我想這本書的企圖不只是詮釋一個藝術家的故事,而是想要詮釋從卡拉瓦喬時代一直到畢卡索時代,藝術史發展的脈絡,開場白就十分戲劇性,選擇了威尼斯畫派提香的徒孫卡拉瓦喬,雖然卡拉瓦喬沒有親自被這個師公所教導過,但是書中舉證了眾多的證據。

我們在往前追朔,威尼斯畫派的藝術家與文藝復興,甚至與更早期藝術史中的歌德式藝術的藝術家都有相關傳承。之後,印象派的畫家們,也對學院派的作品有了另類的學習與諷刺,這一點正與卡拉瓦喬的心態隱隱的相呼應。

若以讀歷史小說的角度來說,個人感覺第二章的發展過於快速,藝術史這中間的故事也不少,或許是以藝術家的脈絡來看,書中這幾位大師的重點,都堪稱是光影魔術師,每個人在個性上也都十分的亮眼,這樣的繁星串起的巨浪,更能突顯這個主題。

透過旅行初識志龍兄,但是或許之前就讀過他的《擁抱絲路》一書,也讀了這本書《繁星巨浪》,感覺已經是認識多年的朋友。喜歡到某家咖啡館的人都會成為好友,而喜歡旅行、閱讀、書寫的人即使在不同時間認識,談到高更、卡拉瓦喬,都好像是跨越時間的好朋友,容我借用同一天生日的楊方所寫的推薦序中的一段話:

一艘船、一位永不登岸的鋼琴手、一個毫無疑問的異質空間,和一種不變得情懷。--《海上鋼琴師》

透過書,我們得以與古人、藝術家神交,這正是我們缺乏的人文思考方式。透過介紹的藝術畫作,其實只是一個介質,讓我們更容易親近接觸到這樣的人文精神。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