顛沛流離 騷動不息
卡拉瓦喬勠力突破傳統,創造新藝術形態,他常用庶民、流浪漢,甚至妓女為模特兒來畫聖人,繪畫變得平易近人,讓前衛藝術愛好者驚艷,但在衛道人士眼裡卻是褻瀆的表現,因而屢受批評。他對於外界膚淺的藝術門派見識和粗鄙的謾罵,不止忿忿不平,也常用激烈的言詞或乖戾的舉止回應。
他曾出劍傷害一名批評法蘭西・聖路易教堂畫作的男子;也曾因以淫穢不堪的詩句,詆毀敵對派系畫家,因而招致毀謗罪入獄。之後,他疑為名叫莉娜(Lena)的模特兒,以劍攻擊聲稱擁有她的男子。在對方告到法庭以後,卡拉瓦喬逃往熱那亞共和國一個月。
此外,在一場賭注甚高的皇家網球賽中,他和一名當地頗有勢力的好鬥之士捉雙對打。比賽進行中,卡拉瓦喬指控對手作弊,引起雙方人馬的衝突。在一陣扭打之後,他殺害了對手。擔心這回恐怕死罪難免,卡拉瓦喬開始歩上逃亡之路。
卡拉瓦喬逃往南部那不勒斯王國。雖然是潛逃流亡的身分,卡拉瓦喬卻受到熱烈的歡迎與推崇。在那裡,他承接眾人稱羨的委託案,完成大型鉅作《七慈悲》。那不勒斯人對這幅依真人尺寸創作的巨型作品感到驚艷狂喜,視為一項榮寵至極的大師之作。
然而死亡的陰影縈繞不去,他得另覓更有安全感的棲身之地。卡拉瓦喬一路向南,來到距羅馬有千里之遙,孤懸於歐、亞、非之間的蕞爾小島馬爾他(Malta)。在這個島上,有支遺世獨立的軍事組織「馬爾他騎士團」。時至今日,馬爾他騎士團依然存在,雖然沒有永久領土,但據有總部,設於羅馬,從事人道救援的工作,享有準國家的主權及外交關係,在全世界一百多個國家設有使館。2012年9月,馬爾他騎士團總理曾訪問台灣。

來此尋求庇護的卡拉瓦喬,所能準備的最佳答謝禮,就是為戰功彪炳、成就斐然的騎士團團長畫肖像畫。畢竟是一帖護身符,相較於其他作品瀟灑地發揮自己的理想性,這幅畫顯得規矩許多。

賞析一
六十歲的韋格納科特團長,身披氣勢恢宏的閃耀鎧甲,兩眼遙視畫框之外;執兵符權杖的手,左掌朝下,右掌虎口朝上,顯現他兼具力拔山河氣勢和運籌帷幄的領袖特質。
賞析二
旁邊的侍從,標示著卡拉瓦喬的印記:他雙手捧著團長綴有羽毛的頭盔,收緊下巴、緊閉雙唇、瞪大著眼朝著觀者,傳達生人勿近的強烈訊息。
賞析三
軍威顯赫、護教有功的韋格納科特,身邊有不少由歐洲宮廷貴族送來的年輕男孩。 他們在「前線」擔任見習騎士,等同為未來平步青雲的生涯,增添光榮晉階的徽章。
團長非常喜歡這幅肖像畫。他挾著天威大將的功勛,授封有死罪在身的卡拉瓦喬為騎士。卡拉瓦喬大喜過望,但可以想見其他騎士對他輕易獲此殊榮感到忿忿不平。不意外地,麻煩又來了。他的武術似乎不下於他的畫功,在一次的挑釁決鬥中,卡拉瓦喬傷了一名位階較高的騎士,因而入獄,被關進地牢,上有孔蓋鎖住。
或許就是上位者愛才的胸襟,加上幾個騎士的暗地協助下,他奇蹟似地逃離馬爾他,前往昔日密友米尼第的家鄉西西里島。米尼第就是《算命師》、《紙牌老千》、《捧果籃的男孩》和《魯特琴手》 的男主角(請參閱【魅影梟雄—開創巴洛克風潮的卡拉瓦喬(Caravaggio)(二)】)。
在泅渡大海之後,和昔日膩在一起的青春夥伴重逢,最能讓疲憊虛弱的卡拉瓦喬得到需要的慰藉。在身體逐漸康復之後,米尼第幫他安排了如超級巨星的巡迴創作行程。卡拉瓦喬所到之處,都受到當地貴族和教會的熱烈歡迎,競相邀約作畫,他的合約金額,屢創新高。
然而,他的人生似乎也因為暴戾的性格,不斷在凱旋高峰處落下,恰似命運總碰到一個奇妙的點,就被按下重複播放鍵;它們發生的情節雷同,只是場景更易。極可能是挾怨報復的馬爾他騎士追殺到了西西里島,卡拉瓦喬再往北回到義大利半島上的那不勒斯王國。
不久,卡拉瓦喬透過有力人士的運作,可望獲得教宗的特赦。1610年夏天,他帶著用得上的幾幅畫,從那不勒斯北上。他理應走陸路前往羅馬,但也許考慮陸地容易有人埋伏,所以改往海上航行。途中,西班牙士兵顯然認錯人,扣下他的畫,將他關起來。雖然不久之後就獲得釋放,但不知何故,畫被運往北方,他急急忙忙去追,並獲知赦免令隨時會頒發下來,就在等待當下,他卻染患熱疾,旋即不幸病逝。
幾天之後,教宗宣布赦免,但上帝已提前一步召喚生年未滿四十歲的卡拉瓦喬。
欲知更多卡拉瓦喬的作品和那個時代的故事,請參閱九月出版的《繁星巨浪》。
你是否也為卡拉瓦喬乖離多舛的命運深歎一口氣?一起來聆聽老鷹合唱團的《亡命之徒》Desperad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