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普桑的畫瞭解:羅馬不是一天造成的,卻是從搶親開始的!

在羅馬,普桑(Nicolas Poussin, 1594~1665)的畫作受到一群知識貴族的喜愛。往來友人中有許多從事文學、哲學和雕刻的文藝界人士。普桑從文藝復興的基礎出發,進一步走向講究嚴謹的理性架構,深植哲學思維的知性邏輯,追求形而上的詩意之美。

他在義大利待了十年以後的作品——《強擄薩賓女人》,具體展現其日漸成形的新古典主義思維。

羅馬建城竟與強擄薩賓女人有關!

《強擄薩賓女人》是一幅追述羅馬建城初期的歷史畫。傳說中,自幼遭受遺棄,被狼撫養長大的雙胞胎之一的羅慕路斯(Romulus,西元前771-717),在經歷一連串的復仇、戰役和家族鬥爭後,創立了羅馬元老院的議會政體,並大舉興建以他為名的羅馬城。

IMG_2706
這聚會的位置約在現今羅馬卡比托里諾山丘(Capitolino Hill)下的廢墟遺址

當時,除了羅慕路斯的部眾,羅馬城也吸引許多外地逃來的奴隸、囚犯和聞風前來的遊民來到這裡打拼。問題是,這些亡命之徒,來自四面八方的異鄉人,多是男性,他們沒有足夠的女性配偶來成立家庭,繁衍子孫,這對於城邦的穩定與興衰形成很大的隱憂。相對的,附近的薩賓族人卻擔心羅馬因此強盛壯大,造成威脅,而不願通婚。

羅慕路斯想了一個方法,他藉由舉辦慶典的名目,邀請鄰近族人與會。當他在禮賓台上,擺出褪下又套上紅色披風的動作時,就是羅馬人攻其不備,拔劍搶奪薩賓女人的暗號。在這場爭奪大戲中,做好充分準備的羅馬人,成功擄獲七百多名薩賓女人,讓手無寸鐵的薩賓男人倉皇離去。

The_Rape_of_the_Sabine_Women
強擄薩賓女人 (法:L’enlèvement des Sabines / 英:The Abduction of the Sabine Women) 普桑 (Nicolas Poussin)油畫 1634-1635, 155 cm x 210 cm 紐約 大都會博物館 (Metropolitan Museum of Art, New York)

在《強擄薩賓女人》一畫中,羅馬男子體格是接近米開朗基羅式的——巍峨挺立的身材,寬厚結實的肩胛,富彈性而展現解剖透析的肌肉;他們即便使出渾身解數,激烈搶奪,身形仍維持如塑像般的定格穩重。反觀薩賓女人,她們雖遭搶奪而臉露驚恐,但在群青色衣袍的舞動之下,裹著具有母性特質的身軀;她們的姿態,恰與畫布中心點頭戴鋼盔士兵所遙指的清朗藍天,巧妙輝映。這暗示前往羅馬的薩賓女人,將帶給這個城邦美好的未來,是孕育永恆之都的母親。

The_Rape_of_the_Sabine_Women (1)
強擄薩賓女人 局部

畫面的戰鬥場景看似紛亂,實則經過精心的準備與布局。

普桑在構思這類大格局的作品時,會先用蠟捏出人物體態和交互對應的安排。譬如:羅慕路斯手握權杖方向,與右下方持短劍裸男的身軀呈平行對應;他力拔山河的姿態是積極呼應擄掠行動的具體象徵。左右兩側被擄起騰空的婦女,像跳現代舞般地躍起,手勢一致地朝右方舉起,是對薩賓家鄉生離死別的謳歌。女人被帶去蔚藍天空下、山丘上固若金湯的城堡,象徵未來的強盛可期。這是普桑對於羅馬人搶奪行動正當化的理性思考,因而繪成一幅羅馬奠基的史詩場面。

普桑不追逐時下流行的巴洛克,甚至厭惡這種在他眼裡看起來猥褻、感官和過度炫耀的形式,因而曾脫口說出開創巴洛克風格繪畫的卡拉瓦喬,是破壞繪畫之徒的不屑評論。

然而,在我眼中,卡拉瓦喬可說是文藝復興之後,開創現代繪畫(Modern Painting)風格的第一人,他影響了德拉克洛瓦、庫爾貝和馬奈,進而催化了印象派繪畫的誕生。

接下來,我們將聊聊這位普桑痛恨至極,但在我眼中充滿神奇魅力的巴洛克畫家——卡拉瓦喬。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