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代背景對於藝術風格的展現,具有關鍵性的因果影響。相對於受到「美好年代」 (Belle Epoque, 1871-1914) 滋養的「新藝術運動」 (Art Nouveau, 1890-1910 ),「裝飾藝術 (Art Deco)」則於「咆哮的二十年代」 (Roaring Twenties, 1920-1929)大放異采,並廣泛應用。
▎「咆哮的二十年代」描繪的是一種對未來高度樂觀的文化基調。
在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後,參戰士兵陸續自歐陸歸國,為「咆哮的二十年代」揭開序幕。這段期間,美國挾帶戰勝國的優勢與氣勢,展現一片欣欣向榮的飛速前進。
摩天大樓櫛比鱗次的拔地而起、交通建設也促成人口都市化的趨勢,加上汽車、有聲電影、無線電收音機等新技術的發明與改良,均為人民生活開創全新視野的「現代感」。
隨著商業活動的密集展開、各種金融商品因應而生。道瓊平均指數自1923 至1929年的最高峰,足足增長了五倍之多;社會充斥著投機的氛圍,追求財富、奢華享樂也成為「咆哮的二十年代」的另類標誌。
1920年美國頒布禁酒令,規範全國禁止銷售、製造和運輸酒類飲品,卻始料未及的助長了私酒與地下酒吧的興起;而壟斷這些非法生意的多為黑道組織,此舉衍生更多治安問題,同時也成就不少一夜致富的暴發戶。
隨著地下酒吧的興起,也帶動爵士樂的流行。以黒人為主的爵士樂手常被邀請至地下酒吧演出,成為「咆哮的二十年代」的主流音樂,因而這段期間也被稱為「爵士時代」(Jazz Age)。
▎知名小說《大亨小傳》(The Great Gatsby,1925),即以「咆哮的二十年代」的紐約為背景,深刻描繪當時的享樂主義與金錢至上、情如紙薄的社會價值觀。被視為美國文學「爵士時代」的代表作品。
作者法蘭西斯·史考特·費茲傑羅(F. Scott Fitzgerald, 1986-1940) 藉由配角人物尼克 (Nick Carraway) ,以回憶錄的方式,講述一段他在紐約的經歷。
故事主線並不複雜,描繪年輕而神秘的蓋茨比(Jay Gatsby) 在致富之後,對曾為女友、現為人妻的黛西·布卡南(Daisy Buchanan) 展開執著追求;然而在故事背後更深刻的意涵,卻是對社會虛榮膚淺的景況的批判及反思。
當尼克自美國中西部來到紐約,開始體驗都會生活的樣貌時,曾寫下: 「我雖置身其中卻又像是局外人,對於多彩多姿的絢麗生活,同時感到既沉醉又厭惡。」
如此矛盾對立的心境與性格,貫穿全書。如同作品中,人與人的情感交流,總顯得虛虛實實,飄忽於真偽之間;唯一可以感受內心依然保留純真特質的,竟是以私酒致富的蓋茨比(Jay Gatsby)
▎《大亨小傳》出版於1925年,有如預言般的為當時虛華生活敲響警鐘。1929年,華爾街股市大崩盤,為「咆哮的二十年代」劃下句點。
▎從六月底開始,我們藉由數篇文章,帶領大家感受「裝飾藝術 (Art Deco)」;也希望有興趣的朋友,可以進一步藉由不朽的文學作品,體驗當時的時代背景,彷若置身其中。
大家有發現嗎? 《大亨小傳》無論是電影海報或書本封面,都是「裝飾藝術 (Art Deco)」風格的傑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