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家外傳(一)畢卡索與史坦兄妹】

史坦一家人美學涵養甚高,尤其以李奧專業背景,看得上眼的必屬大師級作品。但掌管財務的麥可,不可能讓弟弟妹妹無預算限制的收購。於是,他們一開始下手的物件多屬日本版畫、骨董小玩之類的。李奧想往現代藝術著手,卻苦無頭緒。他向一位從佛羅倫斯來訪的老朋友——文藝復興藝術權威伯納德・貝倫森 ——吐苦水,結果貝倫森問他曉得塞尚嗎?他回說沒人知道他作品的下落。貝倫森接著說:「去沃拉德藝廊!」

過去幾年,安布瓦茲・沃拉德(Ambroise Vollard)積極蒐購塞尚的作品,連素描、草稿都不放過。李奧和葛楚就在這裡買了第一幅塞尚的風景畫。後來,他們又從到處堆滿畫板、像古玩盤商模樣的沃拉德藝廊,買了小型的馬奈、雷諾瓦;之後是乍看樸拙原始,多看幾次卻別有韻味的高更。隨著對現代藝術的了解,他們的足跡擴及其他的獨立藝廊。薩果(Sagot)是其中之一,也因而認識了畢卡索。

塞尚不僅引領他們進入現代繪畫,也開啟葛楚的寫作生涯。她第一本書——《三個女人的一生》(Three Lives)——的靈感,就是來自他們所收藏的塞尚夫人肖像畫。

在蒐畫的過程中,李奧見證前衛藝術的風起雲湧,也看清自己的繪畫天分跟不上這些窮盡一生追求理想的奇才,因而放棄當畫家的夢,專注於收藏。這個決定,可能帶給史坦兄妹始料未及的成就;當多數收藏家還死守新古典藝術時,這對美籍兄妹,已成為支持現代藝術的先鋒。

隨著收藏漸豐,慕名到訪的人趨之若鶩,李奧儼然成為現代藝術的權威評論家。尤其,在他們接連收購爭議性極高的《戴帽的女人》、《生之喜悅》、《藍色裸女》以後,名氣升高的馬諦斯也帶友人、收藏家、藝評家和學生來看自己的代表作品。

在《捧花籃的女孩》出現在牆上以後,畢卡索、費兒南德也來了。史坦兄妹原本就認識雅各布、阿波里奈爾、薩爾蒙、布拉克等人,現在因為畢卡索的關係,他們的往來更加密切。

李奧、葛楚與麥可.史坦兄妹

史坦兄妹住在塞納河左岸、盧森堡公園旁的弗勒呂斯街(rue de Fleurus)二十七號。他們固然好客,但川流不息的訪客嚴重影響他們的作息,尤其葛楚需要時間寫作。因此,他們議訂週六夜晚,對外開放。來訪的賓客,可由友人帶領,或憑友人的介紹信、字條,入內參觀。當麥可與莎拉的收藏也充實以後,在星期六傍晚,訪客會先到轉角附近的麥可夫婦家(夫人街二十五號,25 rue Madame)參訪,約莫9點時,再一塊兒走到弗勒呂斯街。

週六夜晚的弗勒呂斯街,吸引著近悅遠來的藝文人士。海明威這麼形容登門入府的感受:「那就像在最高級的博物館,最精緻的展示間,但裡面有令人感到溫暖舒適的大壁爐。你會吃到精美的佳餚、茶和自然釀造的酒——分別由紫色的李子、黃色的李子或野覆盆子做的。這些剔透芬芳的烈酒,從手工的玻璃瓶倒入小玻璃杯裡,它們喝起來的滋味,簡直就是西洋李、黃香李、覆盆子原本的味道,然後在你的舌頭轉化成一團溫火,讓你的身子暖和、放鬆。」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