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美學【梵谷生命的啟航(一) 藝廊經紀人】

「愛情給我的啓示好比福音書。『沒有一個女人是老的』,這句話並不意味著天下沒有老邁的女人,然而一個女人,只要她愛人而且被愛便不算老。我確定女人與男人是迥然相異的,是我們仍未理解的人類,至少所理解的只限於非常表面的東西。我也相信夫妻能夠合而為一,也就是說一整個,而不是兩個一半。」 [1]

這是二十歲的文生・梵谷(Vincent van Gogh, 1853-1890)初到倫敦旅居時寫給弟弟西奧・梵谷(Theodorus van Gogh,暱稱“Theo”,1857-1891)的一段話。顯然,文生墜入了情網,浪漫的情愫打開前所未有的感官知覺。原來,除了福音書外,愛情的魔幻力量也能為生命帶來智慧和喜悅!

文生的名字取自同名的祖父,他是一名牧師。祖父母的眾多子女中,女孩們,有ㄧ位夭折,三位未嫁,兩位嫁給高官;至於男孩們,一位高居海軍司令,三位成為藝術經紀人,而文生的父親承襲家族基因,終身擔任牧師。文生的母親家世與梵谷家族門當戶對,外祖父經營荷蘭第一家書籍裝訂廠,有皇家書商的美譽。母親的妹妹中,一位嫁給名望很高的牧師,另一位嫁給梵谷家族裡經營繪畫和美術材料生意的叔叔,他的名字也是文生[2]

 

畫廊經紀人

叔叔的生意很成功,是歐洲最大的谷披爾(Goupil & Cie)畫廊的合夥人之一,總部設在巴黎。倫敦、柏林、維也納和紐約都設有分公司,而海牙和布魯塞爾的子公司則由文生叔叔親自成立。

谷披爾的事業發達以後,文生叔叔的健康卻走下坡。因為膝下無嗣,他有意栽培同名的姪子接班。叔叔先讓姪子到海牙實習三年,工作表現甚獲好評。1873年,叔叔派他到倫敦歷練。年輕的文生,時年二十歲,所領的薪酬比父親還高。同年,十六歲的弟弟西奧,也進入谷披爾在布魯塞爾的分店實習。

到了異鄉,文生賃居在洛伊爾(Loyer)母女家裡,她們來自法國南部。不久,他喜歡上房東的女兒務珍妮・洛伊爾(Eugénie Loyer)[3]。在寫給弟弟的信上,他表達對女人角色的憧憬,無非是出自對務珍妮的情懷。然而,當文生向她求婚時,務珍妮竟表明已私訂婚約,未婚夫是前任房客,威爾斯人。

這時,文生不僅在感情受挫,在工作上也面臨理想與現實的掙扎。當時,谷披爾為了迎合新興中產階級市場的需求,大量製作複製畫、版畫、雕塑和攝影作品,經營得非常成功。藝術品的選擇與推薦,不是依其創作價值和精神內涵,而是聽憑市場的風向和宣傳操作,以獲利極大化為目的。

文生對於這種純商業的經營邏輯,漸感不耐,加上感情的創傷,個性變得孤僻陰沈,和公司的管理階層時有齟齬。他漸漸地把翻攪的情緒寄託於宗教,與畫廊的市儈風格漸行漸遠。文生叔叔雖察覺有異,將姪子調回巴黎總公司,但文生並不喜歡這樣的安排。我的揣測是,他無法忘情於務珍妮,不想離開倫敦。此後一年多的時間,他數度往返於巴黎和倫敦之間。最後,在1876年3月,文生離開任職六年的畫廊,積極尋找傳教的工作。

【繁星巨浪 藝術講堂】2018年一月 晚間班/下午班 開始報名:http://bit.ly/2AuCGm2

【擁抱絲路:挑戰不可能的夢想】我的絲路大夢:http://bit.ly/2AyvBnF

《繁星巨浪》已經出版:http://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728178

《繁星巨浪》張志龍著,布克文化,九月十五日出版。

[1] 文生(1873年6月)給西奧的信,寫於倫敦。果云(譯)(1997)。《梵谷書簡全集》(頁61)。藝術家。(Irving Stone Ed, 1937, The Complete Letter of Vincent van Gogh.)

[2] 林淑琴(譯序)(1997)。《追憶文生梵谷》(頁12)。收錄於《梵谷書簡全集》。約翰娜・梵谷(Johanna van Gogh-Bonger. 1913. Memoir of Vincent van Gogh.

[3] Gregory White Smith & Steven Naifeh (2011). Vincent van Gogh: The Life (p. 90). Profile Books. 作者按:在約翰娜・梵谷(文生的弟媳)所寫的《追憶文生・梵谷》,誤植女兒名為愛修拉(Ursula),愛修拉實為媽媽的名字。後來著名的《梵谷傳》作者伊爾文・史東(Irving Stone)也錯誤沿用。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