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風格:【約旦紀行(四)世界七大奇景——印地安那理查之佩特拉】

Petra, one of the new Seven World Wonders

看過印第安那瓊斯系列電影《聖戰奇兵》(Indiana Jones and the Last Crusade)嗎?哈里遜福特和史恩康納萊尋找聖杯的場景,就在佩特拉。佩特拉之於約旦,如同馬丘比丘之於秘魯,是舉世聞名的世界遺產,更被列名為新的世界七大奇蹟之一[1]

佩特拉(Petra)語意為岩石,是形容當地為岩洞穴居的特色。兩千多年前,一支阿拉伯半島上的遊牧民族納巴泰人(Nabatean),定居於此。他們擁有精湛的蓄水及引水渠道技術,能將少量降雨匯集保存,佩特拉因而漸漸繁榮起來,成為通往紅海、加薩走廊和敘利亞古城的驛站。

此外,由於佩特拉地形特殊,進出必須通過彎折的峽谷,因此納巴泰人掌握此天險關隘,對往來商人貨物徵收關稅,獲利甚豐,讓他們得以在堡壘般的岩塊峭壁中,鑿刻出一座座聖殿、陵寢和劇院大道,建立起顯赫的帝國首都。

到了西元四世紀時,由於發生了大地震,造成地形與建物的嚴重崩塌,佩特拉逐漸沒落,消失於坍塌的峽谷之中。直到十九世紀才為外人發現。

我接連去了佩特拉兩天。第一天在夜涼如水,上有天幕星空,地有燈籠指引的晚上,我們如同一群來自世界各地的使者,匯集於入口廣場,彼此沒有交談。當關口一開放,我們便身手矯健地前進,飛速地行經馬車道,穿越黑影幢幢的峽谷。約三刻鐘後,抵達如神蹟般的寶藏聖殿(Treasury)。接著,群眾在聖殿廣場前席地而坐,聆聽當地貝多因人吟唱古老的詩歌。

夜晚的佩特拉 (Petra by night)
進入古城區,是一條略為寬闊的馬車道。兩旁平緩的岩坡上,有昔日洞穴居所和墳墓。

第二天進佩特拉古城,步行一整天,走了十幾公里,卻只瀏覽一半的景點。且讓我藉以下照片,帶你一懶佩特拉的城區景觀。

漸漸地,地理景觀進入狹隘曲折的峽谷。這也是納巴泰人易於管控的天險。

 

行走約三公里後,來到赫赫有名的寶藏聖殿(Treasury)。它實為一座陵寢,洋溢著拜占庭時期的希臘風格。如果仔細看,你會注意到建築外觀的人物和老鷹(在兩側屋簷頂)的頭都被砍掉。這應是後人為了去除偶像崇拜,從兩側巖壁,鑿出如巨型腳印的洞,攀爬而上,將之去除。

 

過了寶藏聖殿之後,路途又逐漸開闊起來,兩側山壁盡是陵寢遺跡。有的需要步上數百階梯,才能抵達。

 

離寶藏聖殿不遠,有一處劇院。
這是通往一處修道院的山路,全程超過八百個階梯。

雖然路途遙遠蜿蜒陡峭,但登頂之際,看到保存完好、巍然聳立兩千年的修道院,一切辛勞都拋到九霄雲外。甚至覺得,這般遺世獨立的遺跡,就值得旅人以苦其心志、勞其筋骨的朝聖儀式來瞻仰,如此才能匹配其宏偉莊嚴的存在,深刻領受其穿越時空之美。

[1] 除了佩特拉之外,新世界七大奇蹟有:秘魯馬丘比丘、墨西哥契琴伊薩、羅馬競技場、里約熱內盧基督像、印度泰姬瑪哈陵及中國萬里長城。而僅存的古世界七大奇蹟之一的埃及吉薩金字塔,則列為「榮譽奇蹟」。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