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奈從小喜歡塗鴉,對繪畫充滿熱情,立志成為畫家,但不獲父親的支持。父子僵持不下之際,十六歲歲的馬奈憤而報名參加海軍遠洋任務,隨軍艦前往里約熱內盧,暫時脫離無奈的糾結。半年之後,他勉強返國參加法學資格考試,不幸落榜。這回,父親終於同意他走向繪畫之路。
歷經二十多年後,已屆不惑之年的馬奈重拾少年時代的蒼茫與徬徨。 《瀝青塗船》 是一幅看得見印象派影響的作品。

《瀝青塗船》描繪造船工人用火烘烤塗上船身的瀝青,以熔勻貼合船板之間的空隙,以確保船隻不受海水滲透。
馬奈以短而快速的筆觸,點燃熊熊的火焰,燒出煙霧彌漫的天、滾滾流動的海和一片荒蕪的土地,畫出依海為生的滄桑情貌。在天滄海茫風吹沙的世界,人物的面貌不復辨識,船和甲板的形狀也不那麼清晰,馬奈要捕捉的,或許是一去不復返的航海旅程與青春歲月吧!
欣賞過這些馬奈的創作,我隱約感覺到,馬奈的畫散發一種明快俐落但不流於草率輕浮的現代感,原因除了題材從周遭生活取材的連結,應該與黑色的運用有關。
黑在自然界,是煤炭的顏色。若把適當比例的三原色:紅、黃、藍調和,或將許多顏色混在一起,也會得到或接近黑色。就光的理論來說,黑是光源消失後肉眼所見的顏色。卡拉瓦喬利用光和影(接近黑色)的反差,創造類似劇場的效果,產生了明暗對比;而印象派畫家的作品,則幾乎看不見黑色,因為典型的印象派理論,在於掌握不同的光線下所產生的視覺、氛圍和當下的存在感;有光的地方,不會有黑的存在,反之亦然。
然而,馬奈卻幾乎讓黑變成畫面的主色。他的黑,沒有凝結厚重、沈悶孤寂的感覺,也絕不只是陪襯光的陰影;馬奈以瀟灑快意的筆觸,讓黑色所到之處展現一種機智靈巧的氣息,帶著幾分叛逆抗衡的意味;這個黑不會成為畫面上一個吸收光的黑洞或腐朽陳舊而欲快意去除的視覺障礙,它反而帶有頑強的活力,彰顯強烈的個人主義和時代感,成為馬奈畫作的標誌。我認為,馬奈對於黑色的掌握和運用,可說是神乎其技,在繪畫史上無人能出其右。
《繁星巨浪》已經出版:http://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72817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