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星巨浪:【作者給問嗎?裸體男像:大衛(三)卡拉瓦喬】

繼唐納太羅、米開朗基羅之後,最令我印象深刻的大衛,出自卡拉瓦喬。

雖然未屆不惑之年,卡拉瓦喬已遍歷異性與同性情欲的擺盪、毀譽參半的評價和死亡的威脅,他的快轉人生走到這裡,再怎麼精力充沛,懷抱滿腹創作的熱情,也會疲憊沮喪。未滿三十歲時,卡拉瓦喬在蒙第樞機的庇護下,創作了法蘭西・聖路易教堂的《聖馬太蒙召》,風靡了羅馬城,彼時,他是青春氣盛、無所畏懼的大衛。十年後,流亡數千里的卡拉瓦喬,絕不再是大衛。

他的人生似乎因其暴戾性格,不斷在凱旋高峰處落下,恰似命運總碰到一個奇妙的點,就被按下重複播放鍵;它們發生的情節雷同,只是場景更易。他一再與人發生衝突,逞兇鬥狠,捲入死罪通緝與無窮追殺。他一路從羅馬逃到那不勒斯,在追捕如影隨形的恐懼下,他更往南行,到千里之遙的孤島馬爾他。但他仍在此惹上另一樁殺身之禍。

明明已被押在不見天日的地牢,卻有人不忍見才情洋溢的大畫家死於獄中,將他救出。卡拉瓦喬再往北逃到義大利半島上的那不勒斯王國,接受科隆納家族的庇護。當他人在那不勒斯,還是遭到不明人士的攻擊。這時命運重複的播放鍵,按得更快了,對他的命運形成不可逆的嘲諷。

然而,卡拉瓦喬還是選擇大衛為畫作的主題。他的目的是挑戰唐納太羅和米開朗基羅?或者意在向兩位偉大的同性戀藝術家致敬?無論如何,他一定想過,如果幸運的話,將來可能有人將之相提並論,因此他得表現出屬於自己的風格。卡拉瓦喬選擇了一個血淋淋的角度,創作《手提哥利亞頭顱的大衛》

卡拉瓦喬一向偏愛取材現實。他所處的世界,經常可見神權統治當局公開地對異教徒、妓女、盜匪等執行殘忍的刑罰,包括砍頭和火刑,因此,以寫實的方式呈現被砍的頭顱,對他不是難事。而且,類似頭顱主題,也經常出現在當代的畫作裡,不會產生什麼驚世駭俗的反應。問題是,他把自己畫成了哥利亞,也就是在畫裡年輕大衛所割下的頭。

手提哥利亞頭顱的大衛 (義:Davide con la testa di Golia / 英:David with the Head of Goliath) 卡拉瓦喬(Michelangelo Merisi da Caravaggio)油畫 1609-1610, 125 cm x 101 cm 羅馬 博蓋塞美物館(Galleria Borghese, Roma)
手提哥利亞頭顱的大衛
(義:Davide con la testa di Golia / 英:David with the Head of Goliath)
卡拉瓦喬(Michelangelo Merisi da Caravaggio)油畫
1609-1610, 125 cm x 101 cm
羅馬 博蓋塞美物館(Galleria Borghese, Roma)

大衛以哥利亞的劍割下他的頭顱,但臉上毫無手擒戰利品的喜悅。在他蹙眉凝視、微抿的雙唇的神情中,似乎疼惜哥利亞(卡拉瓦喬)曾經走過的崎嶇旅程。難道是緬懷青春的卡拉瓦喬,對歷經滄桑、厭倦逃難的自己告(永)別?還是,他想藉這幅懺悔畫,送給教宗,以便祈求他的寬恕?抑或,這純然是他對自己死期不遠的預告?

不久,卡拉瓦喬透過有力人士——包括樞機主教博蓋塞(Scipione Borghese, 1577-1633)——的運作,可望獲得教宗的特赦。1610年夏天,他帶著用得上的幾幅畫(《手提哥利亞頭顱的大衛》可能是其中一幅),從那不勒斯北上。他理應走陸路前往羅馬,但也許考慮陸地容易有人埋伏,所以改往海上航行。途中,西班牙士兵顯然認錯人,扣下他的畫,將他關起來。雖然不久之後就獲得釋放,但不知何故,畫被運往北方,他急急忙忙去追。卡拉瓦喬終於在羅馬西北方約100公里的埃爾科萊港(Porto Ercole),追到了自己的畫作,同時也得知赦免狀將隨時頒發下來。然而,就在等待的當下,他卻染患熱疾,旋即不幸病逝。

幾天之後,教宗宣布赦免,但上帝已提前一步召喚生年未滿四十歲的卡拉瓦喬。

本為摘自《繁星巨浪》:http://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728178

【繁星巨浪 藝術美學堂】高雄登場

12/17 2:30 <高雄 河川藝文空間>報名請往→https://goo.gl/QvpXRQ

欲瞭解詳情,請點:http://bit.ly/2gKT7Ra

(*原訂台中12/10場次,因故改期,敬請見諒。)

%e5%8f%b0%e4%b8%ad%e9%ab%98%e9%9b%84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