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人生:【我不需要激勵!我只想好好生活(下)】

【決戰終點線 Rush】

就算再怎麼積極的面對人生,我們不會一直都清楚自己所為何來,也不可能隨時自給自足填充前進所需的油料。夥伴的協力支持固然重要,但自己也必須是部發動機,讓大家感受奮鬥的熱情。此時,如果遇見厲害的對手,那可真是一種祝福;他照見我們存在的真實輪廓——性格、態度、強項與弱點,教我們看見人生其他的可能性,也驅策自己保持活力,向前邁進。於是,方向感變得清晰,生活節奏明快而有層次,生命的意義也更加豐沛。

這是《決戰終點線》所給我的啟示。

尼基・勞達(Niki Lauda)生於奧地利富商世家。他一心要朝賽車發展,但家人拒絕,於是他自立門戶,向銀行籌借大筆資金,投資車隊,同時運用精於調教汽車動力的本事,打造高性能跑車。

有一回,他搭便車途中,隨口向美女車主列舉車子的種種毛病,如風扇皮帶、煞車皮和後輪胎等出了問題,開車的瑪琳半信半疑。

瑪琳:你怎麼知道的?

尼基:我的屁股。

瑪琳:什麼?

尼基:上帝給我普通的腦袋,但給我很棒的屁股,可以感覺車子所有發生的事。

849

相對於黑髮、矮小、理性專注、冷靜自制的尼基,對手詹姆士・杭特(James Hunt)則呈現南轅北轍的光譜—— 金髮、高大、狂妄不羈、風流倜黨。他享受賽車的快感,如同樂在刀鋒邊緣遊走,把每一天都當成世界末日般享受性愛、飲酒作樂。女友蘇西看到他的賽車,覺得沒什麼防護。

蘇西:他們怎麼不把車造得安全一點?

詹姆士:死亡的危險正是讓人興奮的地方。59

相反的,尼基對於賽車安全相當堅持。從當時一級方程式(F1)賽車記錄來看,死亡率約為20%,他認為這是無可逆轉的宿命,但他不接受更高的風險。在1976年的紐柏林巡迴賽,因下大雨,尼基建議大會考量安全因素而停賽。不過,詹姆士帶頭反對,他認為尼基既膽怯又保護自己的利益,因為尼基在積分排名已穩列第一。

賽事照常舉行。詎料,尼基成了唯一的犧牲者。他的車打滑,後面兩部車接著追撞,引起大火,尼基不幸嚴重燒傷,面目全非,失去一只耳朵,醫生必須從他的大腿移植皮膚到臉部。詹姆士雖在該賽道奪得冠軍,卻懊悔不已。

但尼基展現驚人的意志力,無畏眾人異樣眼光,忍受復健的劇烈痛楚,克服創傷後的賽道恐懼,在兩個月之後復出比賽,成為賽車史上最感人的事件。當1976年巡迴賽到了的最後一站——日本富士山,因為大雨滂沱,賽道積水。為了安全,尼基選擇退出。最終,詹姆士獲得年度總冠軍,而缺賽四次的尼基則屈居亞軍。495

事後,兩人在機場相遇。詹姆士和一群辣妹走向包機,碰到擁有自家航空公司的尼基。尼基說:你知道,我在醫院期間,最不堪的是醫生從我的嘴插入鋼管,從肺部抽出瘀血,那簡直痛不欲生。他們抽的時候,我邊看轉播,看你在我缺賽時贏得我的積分。有一天,醫生告訴我:「別再把你人生的勁敵當成詛咒,這可能是個恩賜;智者從敵人得到的收穫,勝過愚者得自友人的祝福。」他是對的!想想,我們從一路從三級方程式的小混混到今天成為一級方程式世界冠軍,不就是這樣來的嗎?

一起來看《決戰終點線》的精彩片段: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