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卡索的畫很貴,是不是炒作出來的?他的畫看起來不美啊!蒙娜麗莎才是世上最好的畫吧?」不少朋友問過我這個問題。由於這個問題涵蓋範圍極廣。因此,容我先以拆解的方式來回答。
美不美
首先,「美」不是藝術的唯一面向,甚至也不是藝術創作的必要目標。若從藝術史發展的脈絡來看,「創新」才是衡量關鍵作品的核心指標,因為這些作品突破了原有的架構與限制,提升藝術的內涵,擴展藝術創作的疆域。
關於這一點,容我再次引用畢卡索說過的一段話:「當你創造一個東西,一個複雜棘手的東西,在好不容易做出來時,一定很醜。但在你之後,跟著做相同東西的人,就無需操心了,因為當大家都在做,隨便誰都可以輕易地讓它變得美麗。」創新的重要性不止於繪畫藝術,在文學史、建築史、音樂史,甚至科技發展史都是如此。若有興趣瞭解我對於「美」的淺談,請參閱【作者給問嗎?(中)】。
蒙娜麗莎現象

再者,世上沒有所謂最好的作品,就像要選出一本小說、詩、建築、雕刻,作為各個領域的顛峰作品一樣。蒙娜麗莎是一幅上乘之作,而且極可能是世上知名度最高的作品。會有這樣的現象,我推論有幾個原因。
其一是畫作來自達文西。 達文西是曠世奇才,是人們對於「文藝復興人」——當時知識貴族必須通曉多種語言,並擁有天文、地理、文學、藝術、數學、宗教等知識涵養——的想像極致。但達文西涉及的領域更多,諸如:解剖、工程、軍事、航空器等等。因此,歷代知識份子莫不景仰他的才華,以他為研究對象,一探其令人眩目的才華。也可能因為他興趣極廣,留下的藝術作品不多。相較於其知名壁畫《最後的晚餐》和展現人體黃金比例的素描《維特魯威人》,《蒙娜麗莎》最容易親近,也無怪乎成了接近達文西、了解達文西的最佳媒介。


其二是《蒙娜麗莎》曾經於1911年失竊,成為舉世譁然的新聞事件。在法國風聲鶴唳的調查期間,著名的詩人阿波里奈爾及當時小有名氣的畢卡索都曾被視為犯案嫌疑人而遭傳喚詢問。而畢卡索確曾涉入羅浮宮的其他寶物失竊案。兩年後,《蒙娜麗莎》在托斯卡尼尋獲,查出是一名義大利裔的羅浮宮職員所竊,他宣稱意在取回屬於義大利的國寶。之後,《蒙娜麗莎》在義大利全境風光的巡迴展出後,送回羅浮宮。有關《蒙娜麗莎》失竊記以及畢卡索所涉及的案外案細節,請參見《繁星巨浪》。
其三是《蒙娜麗莎》散發一股令人難解的神秘風采,再加上無可比擬的知名度,於是成為大眾文化和商業包裝所愛用的圖騰。此外,二十世紀的前衛藝術如達達藝術、超現實主義和普普藝術等,也因《蒙娜麗莎》的超高知名度,便以此畫為本,創作具有諷刺意味的藝術作品。凡此種種,都更進一步推升《蒙娜麗莎》的能見度,成為舉世皆知的名畫。
就單一作品來看,《蒙娜麗莎》所顯露的高超寫實技法與耐人尋味的肖像畫層次,的確是文藝復興時期的偉大作品;然而,就個別藝術家而言,在藝術語彙的創新與藝術表現的質量上,同時期的米開朗基羅和拉菲爾,對於西方藝術的影響則遠遠超過達文西。
畢卡索(待續)
至於畢卡索的畫怎麼那麼貴的問題,我想許多人心底的疑問是:畢卡索作品的價值在哪裡?呃⋯⋯這就必須從看懂他的系列作品開始。偏偏畢卡索是一位承先啟後的天才,創作量大(可考的就有五萬件之多),創作歷程中又衍生許多風格和畫派,影響了絕大部分二十世紀的藝術發展。因此,我們必須對現代藝術有通盤的瞭解後,才能對於集大成又勇於創新的畢卡索做出剖析。我預計,【藝術美學】專欄在兩年後就會談到畢卡索,到時再詳聊囉~
繁星巨浪已出版:http://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72817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