秘魯紀行(一)印加古都庫斯科

最近,我做了一趟長途旅行,先到南美洲的秘魯,接著前往南島民族拓殖最遠的據點——復活節島。在未來幾週的【文化風格】專欄,我將分享此行所見所聞和反思心得。

我在秘魯境內十天、數千公里的旅程,可算長途跋涉,但活動範圍卻不出其遼闊國土三分之一的安地斯山。這個區域曾是南美最強盛的印加帝國核心所在,也是秘魯文化的驕傲。

平心而論,十五世紀的印加文明,除了盛產黃金、雄偉鞏固的建築和梯田灌溉技術以外,她在藝術與科學的表現並不出色,落後於一千多年前同樣位於秘魯的納斯卡文明,也比早於四千年出現的馬雅文明遜色。印加帝國之所以能成為南美最大強權,是來自於嚴格而有策略的軍事效率,征服後以理服人並尊重差異的寬厚統治。

第一任印加王帕查庫特克(Pachakutiq)銅像,攝於熱水鎮(Aquas Clientes)廣場
第一任印加王帕查庫特克(Pachakutiq)銅像,攝於熱水鎮(Aquas Clientes)廣場

然而,擁有數十萬軍隊的印加帝國只維持了一世紀的榮景(1433~1533),就遭一支不到兩百名的西班牙軍隊亡國。他們怎麼做到的?入侵者皮薩羅(Pizarro Francisco)是個文盲(但印加帝國也沒有文字,可算扯平),有強大的賭徒性格,毫無道德羞恥心,為遂私慾不擇手段。1532年,他佯裝前來覲見第十三任印加王阿塔瓦爾帕(Atawallpa)。印加王毫無防備之心,熱情接待,反遭挾持勒贖。皮薩羅要求巨量黃金珠寶,甚至熔化宮殿所有飾金作為贖金。得手之後,皮薩羅瞬即毀諾,威脅以懲治異教徒方式火燒阿塔瓦爾帕。皮薩羅知道,根據當地信仰,一旦火刑便不製能成木乃伊,會失去再生的機會。因此,他誘騙阿塔瓦爾帕皈依天主教,徹底毀滅帝國子民的信仰,之後將之吊死,後人再也找不到他的遺體。沒多久時日,帝國崩毀,秘魯成為西班牙殖民地。

我叨敘述這段歷史,是因為參觀所有的印加文明遺跡時,無不見證西班牙人強占、迫害、剝削、奴役的痕跡。他們把境內十分之九的黃金運回西班牙,數量之多甚至造成母國西班牙通貨膨脹;境內剩下的十分之一的黃金拿來裝飾天主教堂,而教堂就常建在印加宮廷或神殿之上。

西班牙人摧毀當地一切可能的文明遺產,掩埋或破壞太陽神的祭奠;奴役印地安人的勞力,至死方休;最後,他們所帶來的天花、流感、麻疹等疾病,更徹底摧毀毫無抗體的原住民族;秘魯人口從印加帝國全盛時期的九百萬人,到西班牙統治的十七世紀時,只剩下不到百分之七,以致殖民者還得從非洲調來奴隸,從福建廣東運來勞工支應短缺的勞力需求。秘魯的近代血淚史,也幾乎是整個中南美洲的縮影。

29338183
庫斯科 閱兵場 (Saqsaywaman, Cusco)
IMG_6077
蓋於原為印加帝國神殿之上的庫斯科大教堂(Cusco Cathedral)

不過,秘魯人並未忘記這段歷史,也以各種形式記錄民族文化。在庫斯科大教堂內,可以看見供奉著殖民後的第一位本土歷史學家的陵墓。他忍辱學習西班牙文,以考古及遍訪考察的方式,以文字記述消失帝國的歷史和被侵略殖民的經過。

此外,庫斯科大教堂裡懸掛最富盛名的作品——《最後的晚餐》。這幅畫是由庫斯科本土畫家馬寇斯・札帕塔(Marcos Zapata, 1710 – 1773)所創作。相信大家都熟悉達文西版本的同名壁畫,電影《達文西密碼》也以此畫為背景,挖掘其中可能的符碼意義。而這幅札帕塔的名畫,雖是受耶穌會委託而作,但札帕塔卻藉此彰顯秘魯特色,並暗諷西班牙殖民者的竊國行徑。

lastsupper-guineapig
最後的晚餐 (西:La Última Cena / 英:The Last Supper) 馬寇斯・札帕塔(Marcos Zapata)油畫 庫斯科大教堂(Cusco Cathedral)

在畫裡面,耶穌手上拿的是秘魯傳統的大麵包的切塊;前方左右兩盤子上,是當地盛產的馬鈴薯、玉蜀黍、木瓜等蔬果,這些仍是今天觀光客必嚐的聖品。最靠近觀者的兩個玻璃瓶裡,裝的是秘魯四處可見的Chicha Morada,是由紫玉米、鳳梨、丁香等打之混合的發酵飲料,相當爽口開胃。而桌子正中央的主盤上,放的不是羊肉,是烤天竺鼠。至今,烤天竺鼠是庫斯科年度慶典的大菜,味道很接近烤乳豬,其脆嫩的滋味可能更勝一籌。

經典文學
庫斯科附近一家以天竺鼠餐為號召的餐廳壁畫及兜售的天竺鼠肉

回到畫的主題。之所以有「最後的晚餐」,是因為猶大告密。那麼,這幅畫的猶大在哪裡?在畫的右下方,兩眼望出畫外的人——他是依入侵者皮薩羅的形象畫的。事實上,西班牙殖民後,西班牙語成為唯一具有文字的官方語言,而天主教也成為主要信仰,信徒佔總人口八成以上。至今,若含計其他基督教派,廣義的基督徒達九成七以上。也就是說,秘魯人已完全接受基督教義,但他們相信耶穌基督是超然而公正不阿的;在他們眼裡,西班牙殖民者皮薩羅是秘魯的竊國者,耶穌的叛徒!

經歷約三百年的殖民統治,秘魯終於在1821年獨立建國。現今,身為印加王國古都的庫斯科古城已列為世界遺產,城中四處融合印加的古代遺跡和西班牙建築,讓觀光客得以見證秘魯近代史的時光蛻變。

整座古城列為世界遺產的庫斯科,位於海拔3,400公尺的安地斯山上。
整座古城列為世界遺產的庫斯科,位於海拔3,400公尺的安地斯山上。

你或許很熟悉Simon & Garfenkul所演唱的《老鷹之歌》El Condor Pasa,但你可能不知道這首曲子是秘魯作曲家Daniel Alomía Robles於1913年所創作的。讓我們來聽聽這首排笛名曲

下週,我將帶各位一起進入名列新世界七大奇景之首的馬丘比丘。

發佈留言